近年来,许多新职业受到大家的追捧,好比健身教练、家庭教育指导师、碳排放管理师、收纳整理师、心理咨询师、消防工程师等等,不少人都希望学习相关技能可以“持证上岗”。培训机构的广告宣传上写着考试包过、毕业即就业、轻轻松松月入过万,谁知最后竟被“割韭菜”……

自2015年以来,人社部每年都会发布社会上出现的新职业。虽然新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但已经带动了相关职业的培训。培训机构为招揽生源“花样层出”,利用求职心切、一证傍身的心理,诱使劳动者入局,不仅借机收取各种费用,上课质量也参差不齐,就连证书的含金量也难以辨别。职业培训有哪些坑?新职业是否有国家批准的职业证书?如何避开职业培训陷阱以及依法维权?

广告宣传“天花乱坠”

广告宣传“天花乱坠”

各类考证培训的广告在网络上十分常见,往往吹嘘某类证书的含金量以及就业前景,还夸大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和培训效果,加上各种销售话术,让人难以“抗拒”。

某些培训机构声称新职业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前景佳、轻松月入过万。考取的证书由国家部门颁发含金量高、广受市场认可。如果想学,即使不符合条件也能报名,还有内部试题以及包过班,有的还承诺即使考试不过也包退费,立即报名还有价格优惠等等。

一些培训机构为增强自己的权威性,谎称是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指定的培训机构,骗取学员信任。然而,学员报名后才发现培训内容过失、教授内容质量不高、知名教师仅是网上教学或是仅出现一次,剩下的由他人代课。

花式收费及售卖各类证书

花式收费及售卖各类证书

培训机构在收费上也是“费尽心思”,报名费、辅导费、书本费、材料费、考试费、认证费等等,不但收费项目五花八门,而且价格不菲。

一家安徽教育科技公司提供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心里咨询师等相关培训。该公司的广告宣传中称“健康管理师年入20万”、“悄悄考个心理咨询师,60分就能过”……该机构不仅声称这些培训证书由国家颁发,还可以安排学生到医院或体检中心就业,如果考试挂科还可以退学费等。成为学员后,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就以辅导费、书本费、报考费、包过费、实习费等各种理由向学员收取高额费用。最终,该公司被工商部查处先后骗了3000多人,涉案金额高达800多万元。

除了各种培训相关的费用,证书也成了牟利的工具。一些培训机构称,可办理健身教练、瑜伽教练、游泳教练、足球教练的相关证书,等级不同,收取的费用也不同。高级证书收费500元左右,若办理多个证书可适当优惠,并称“证书最快4天就可以寄出”。一位健身教练表示,即便不参加实际的测试,也能拿到健身教练证书。

推出消费贷吸引年轻人

推出消费贷吸引年轻人

培训机构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求职心切的心理,以各种话术吸引年轻人加入培训班。由于年轻人积蓄少,培训机构还提供“便利”,帮助学员申请消费贷。

今年,根据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的一份调研报告,近一年来,该法院审理的128件涉及考证培训的案件中,72%的原告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年轻人通常难以承担高额培训费,但培训机构却以轻松借消费贷、更好职业前景为由,说服学员“不要放弃”。

一家提供心理咨询培训机构介绍,仅需4680元就可以参与速成教学,参加线上培训轻松拿到心理咨询师证。该培训机构还提供8480元的“尊享成师班”,一次拿下心理咨询师、青少年指导师、婚姻情感咨询师证书,三证齐全,收入翻倍。该培训机构还表示,“如果钱不够的话,可以使用网贷分期付款”。

解决一切报考难题

解决一切报考难题

某些培训机构在推销课程时表示可以代报名,并承诺解决所有报考难题,无论是不符合报考资格,还是跨省跨专业报名,“统统都是小事”。但实际上,培训机构类似的承诺最终只会落空。

近年来,注册消防工程师成为热门的职业。然而,报考条件并不低,需要至少取得消防工程专业专科学历,以及至少6年的工作经验,若学历较高可以相应减少工作时间。对于培训机构来说,学历不符合、专业不对口、工作经验不足都“好商量”,只要交钱就能造假。

根据《中国消费者报》梳理网络上投诉培训机构的案例,代报名的坑为数不少,例如由培训机构代报名失败,或是并未实现约定的考试日期,又或是报上名考了试却拿不到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 VS 培训合格证书

网上培训机构所说的“技能培训证书”,与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不是一回事。

近年来,政府或相关授权单位逐渐取消某些职业资格认证,把国家认证转化为社会认证,由市场决定人才的供需,一方面可以降低就业门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中共计72项职业资格,59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以及13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与2017年相比,2021年国家认证的职业减少了68项,削减比例高达49%。

职业资格证书 VS 培训合格证书

一些培训机构混淆培训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上演真假美猴王的戏码。事实上,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等均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中,国家并不要求有这类职业的相关证书作为入职门槛。反过来说,这些培训机构颁发的通常是培训合格证书,而非从业资格证书。

网上培训机构宣传的新职业来自哪里呢?通常来自人社部每年公布的“新职业信息”,像碳排放管理员、整理收纳师都是2021年人社部新增的职业信息。人社部只是对新职业提供工作内容,并没有要求相关的职业证书。而家庭教育指导师尚未出现在人社部的新职业清单中,只不是因为今年1月,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家庭教育指导师”迅速成为考证市场的热门。

整治“山寨证书

违法违规的培训考证扰乱人才培养以及侵犯消费者权益,已引起国家重视。

整治“山寨证书

今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通知,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针对四类问题重点惩处:

  1. 是否存在违规使用有关字样和标识,例如违规使用“国家”、“全国”、“执业资格”等字样,以及违规使用国徽货政府部门徽标;
  2. 是否存在虚假或夸大宣传等情况,虚构事实,借国家或单位机关的名义进行招生宣传;
  3. 是否存在违规培训、违规收费,例如无证培训、超出办学许可的培训、非法办法或伪造相关证书、没有培训直接发证;
  4. 是否存在概念混淆、误导消费、社会炒作、涉嫌欺骗欺诈等违法违规的情况。

网上培训的纠纷与维权

职场竞争激烈,促使劳动者加入“考证大军”,寻找新的机会。随着职业培训越来越市场化,培训机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相关纠纷呈上升趋势。

在各类纠纷中,与网上培训有关的投诉比例最高。消费者通过网络获取信息,通过聊天软件达成合约与缴费,加上网络授课不需要场所与设备,给空壳公司留下“钻空子”的机会。一些培训机构收取高额培训费之后,股东携款消失,即使有合约,因为诉讼主体不清,消费者难以通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Clearway Law 提醒消费者一定要通过权威渠道获取与职业相关的信息。如果要报考国家制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参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详细了解报考条件、时间以及费用,摒除投机心理,就不容易掉入各种培训陷阱。如果对新职业感兴趣,可以参考人社部发布的新增职业列表以及相关工作内容。消费者在寻找培训机构时,应该查询培训企业的资质及经营范围,与培训机构签订书面合同,清楚了解涉及双方权利义务的细节以及退款条件。

网上培训的纠纷与维权

(人社部2021年增加18个新职业 来源:经济日报)

想要维权一定要保留要相关证据。注意留存网络上的沟通记录,例如通过网页、微信、邮件中与客服的聊天记录。如果通过网络缴费或给押金,要注意留存相关电子收据,为索赔金额提供证据。如果发现培训内容与广告宣传不符,应留存广告宣传单张与网页,可以进行公证,以便固定事实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