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飞(Netflix)最近热播的韩国律政剧《少年法庭》(Juvenile Justice)获得了极大的好评。与大部分律政剧不同的是,《少年法庭》并不是由律师的角度出发维护社会公义,而是由法官的角度来讨论青少年犯罪问题。这一方面让普通人了解法官在面对未成年人违法时所做的惩罚与规劝;另一方面,也让整个社会反省,我们还能做什么帮助未成年人更好的成长,避免行差踏错。
(网飞新剧:《少年法庭》)
《未成年人保护法》与网络保护
未成年人心智还未成熟,理应受到保护。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称新《未保法》)便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2020年10月17日,是该法规最新一次修订,并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五章“网络保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少家长都纷纷表示,自新《未保法》实施以来,孩子沉迷网络的问题明显出现好转。
网络越来越普及,孩子接触到网络的年龄也越来越小,这已经成为一种难以逆转的趋势。但令人担心的事,网络信息参差不齐,未成年人缺少社会经历,难以辨别其中是非。再加上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欺凌等等问题,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会引发个人信息泄露以及网瘾网暴等违法行为。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考虑,新《未保法》增加了“网络保护”一章,对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一系列主要网络活动作出明确规范,对网信部门、家长、学校、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提供者提出要求,共同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1. 青少年上网模式
新《未保法》规定,学校及家长都需要采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防止未成年人过度上网。例如,学校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应该提供未成年人保护模式,未经学校允许,学生不能带手机或电脑上学,如果学校要求则需要统一管理。家长为孩子购买手机及电脑后,也应该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选择适合未成年人的服务模式和管理功能。
2. 保护个人信息
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受到严格保护,网络信息处理服务商需要征得家长的同意。如果家长要求对未成年人的信息进行更正、删除,网络信息处理服务商需要及时处理。如果网络信息处理服务商发现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私密信息,应及时予以提醒,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3. 网络产品及服务
严禁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什么算是诱导呢?比如说向未成年人提供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可以播放网络游戏广告或是插入网络游戏链接。除此之外,应该做好防范措施,一系列网络活动,像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都需要对产品或服务设置时间管理、权限管理以及消费管理。
针对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该把好实名认证的关口,明示游戏的适龄分类,并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游戏功能。此外,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晚22点至次日8点的时段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中更是规定:
针对网络直播,禁止向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为16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的,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征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并做好实名认证。《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中还强调,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
4. 网络欺凌
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借助网络可以令正义发声,但也有可能出现网络暴力,因此,新《未保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如果遭受网络欺凌,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及时措施,删除、屏蔽、断开链接,停止网络欺凌行为,防止信息扩散。
防止沉迷网络颇有成效
新《未保法》推行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2021年11月伽马数据发布《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85.8%的未成年受访者表示在网络游戏中受到防沉迷限制。该报告还指出,未全面受限的原因有两点,一个是未成年人使用父母或其他成年人的身份证进行注册,因此没有进入防沉迷识别范围,另一个是不需要联网的单机游戏,也没有进入防沉迷识别范围。在这两方面上,仍需要网络游戏服务提供商以及家长在监护防范上共做努力。
2022年5月,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2021年游戏产业舆情生态报告》也显示,自新《未保法》推行后,在被问及孩子玩游戏时间是否有减少时,超八成受访家长表示有不同程度减少,43%的家长更是认为出现“明显减少”的现象。
(来源: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2021年游戏产业舆情生态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与发展研究报告》也指出,我国在防止未成年人过度及沉迷网络问题上有了显著的成效。在游戏、直播、社交、音视频四类互联网平台上,信息内容、技术保护、防沉迷限制、投诉举报机制、个人隐私及信息保护等多方面均有所提升。
禁止未成年人文身服务
2022年6月7日,我国颁布《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再次强调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其中,该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文身服务提供者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如果违反该规定,擅自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处罚。针对提供文身服务的经营实体:
对诱导或教唆未成年人文身的恶劣行为,已侵害到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将依法处罚相关人员:
《少年法庭》中,一位女法官在审理未成年人案件时秉持从严处理的态度,这令其他法官感到不解,为何女法官对犯了错误的未成年人如此严苛?该女法官解释,之所以从严处理,是让未成年人明白,他们虽然受到法律的保护,但犯错就应该接受惩治,以后才不会行差踏错,因为一旦误入歧途,就很难回头。一个人想要改变,要从尚未犯错开始,这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也是家长、社会、法律共同努力的目标。
更多与法律相关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