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真的能让商, 现如今,商家在推销或出售自身产品、服务时都会伴随着一些列的免责声明条款。许多免责声明更需要消费者进行签订并声明了解相关内容。但是,这些各式各样的免责声明真的具有法律效应吗?当消费者签订免责声明条款后还能够与商家据理力争吗?

免责声明不是逍遥法外的借口!

2021年初曾曝光出一款随意模拟多地健康码、复工码、通行码的应用程式,使用者能够自定义姓名,地点,甚至可以一键修改绿码、黄码、红码。该应用程式在上架后立马受到大量举报,随之被平台下架,然而上架期间,已经有超过1000次的下载量。

免责声明真的能让商

(来源: 新浪科技

值得关注的是,应用程式在使用者页面中标明了“注意事项”作为免责途径。其中声明程式模拟出的健康码只作为演示用途,在需要扫码的场合不能够使用该程式。但很显然的,这款应用程式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已涉及违法。

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程式标注的“注意事项”或是免责声明并不具备有效性。该应用程式开发者已经触犯到了法律,其中包括《传染病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都能够表明其违法行为。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

(来源: 中国人大网《民法典》

该应用程式的开发者并不满足第三点条件。因此任何本身已经属于违法的行为都不能够通过免责声明来逃避法律的约束。

在消费者在签署免责声明后还能够进行维权吗?

产品或服务本身并不违法,并需要消费者对于免责声明进行签署,这是大多数人们会遇到的情况。

人们通常对于签字较为敏感,认为表示同意或进行签署后就很难再有挽回的余地。实际上法律对于消费者提供的保护很全面。即便对于免责声明表示同意或进行签署,商家依旧无法完全免责。

例如,消费者购买一组家具并且对家具图纸进行确认和签署;当消费者发现实际家具与自身期望不相符时,消费者依旧能够与商家进行协商与更换。

再或者,当消费者在被催促的情况下进行签署,没有足够时间了解免责声明。这种情况下免责声明并不具备法律效力,消费者可对商家进行投诉,甚至提出诉讼以挽回损失。

部分商家还会利用拥有最终解释权,模糊条文等来侵害消费者的权利,强制消费者同意并签署免责声明,但实质上这样的免责声明并没有法律依据。

明显无效的免责声明!

喜欢极限运动或是挑战自我的伙伴们经常在进行相关活动前签署一份的免责声明。虽然看上去合情合理,自己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但实际上这些免责声明很大程度上没有法律效力。

当不同权利发生冲突时,法律更倾向于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六条与四百九十七条规定:

在消费者在签署免责声明后还能够进行维权吗

(来源: 中国人大网《民法典》)

在上述情况中,极限运动的免责条款更具备一种提醒与警示的作用,提供服务的商家需要负责的依旧要负责。

任何免责声明提供方想要借此逃避义务,加重接受方责任的霸王条款都无法被承认。

当一场极限运动发生了人身伤害意外时,免责声明无效。但活动组织方并不一定需要完全负责,而是根据合同中的其他条款来确定赔偿责任。例如组织方没有提供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就需要承担赔偿责任。若是参与者故意隐瞒自身健康状况,生理疾病,则自行承担伤亡后果。

“挑战法律”的免责声明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一些带有夸大成分的广告宣传。例如卖洗衣用品的说“10分钟去除污渍”,卖洗洁用品的说“一喷即净”,卖杀虫剂的说“一喷即死”。既模糊的表示实际效果,又以夸张的说法来进行“引流”,但当消费者买回家后发现效果比宣传的相去甚远。

免责声明真的能让商

(来源: 新浪财经)

通常这些带有夸张成分的广告宣传之后会伴随一则免责声明。商家解释为了符合广告法,以往的广告宣传已经失效。从而避免虚假宣传等可能导致法律后果的行为。引流后再站在道德高点,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

虽然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损失通常较小,能够追究的责任并不大,但依旧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这些带有误导性的宣传标语。

您是否阅读过免责声明呢?

免责声明真的能让商

现如今各式各样的免责声明充斥在消费者的生活当中,不少人甚至看都不看就对相关内容表示同意或进行签署。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纵容了商家推责的行为。

Clearway Law 鼓励各位消费者对于商家提出的免责声明和条款进行阅读,确认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自身是否能够得到保障,若遇到不合理之处及时向商家反馈。

如果您有相关方面的法律问题请随时与Clearway Law联络,让我们来帮助您解决合同纠纷,用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维权。